Umbrella (aka umbrella-ella-ella)由來自加勒比海小岛Barbados的流行節奏藍調歌手Rihanna唱得街知巷闻。除了橫掃加拿大、德國、澳洲、打過、愛爾蘭、瑞典、瑞士、英國、美國等地的排行榜前十名,也因為眾多歌手的翻唱,而成為流行文化中,等同時代精神(zeitgeist)的流行指標。

2007年1月,知名音樂製作人Christopher "Tricky" Stewart以及 "The-Dream" Nash以及Kuk Harrell,在亞特蘭大的錄音室為新歌曲素材進行腦力激蕩。Stewart窮極無聊之下開始玩起鼓的踏鈸組(Hi-hat),Nash問他在搞甚麼鬼節奏,Stewart隨即加入和弦,Nash忽然福至心靈,跑到麥克風前面開始唱歌。他們在60秒裡就完成了寫完了第一段歌詞,並且繼續創作,間中由Stewart為歌曲加入流行元素(Hook)。一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這首歌的demo。

最初這首歌是為Britney spears而打造,Stewart曾於2003年與她合作過Me Against the Music。Stewart覺得Britney spears的私人生活有點太失控了,需要一首好歌為她力挽狂瀾。當時Britney spears正在籌備她的第五張專輯blackout,Stewart於是送了一張demo給她的製作群。但Britney spears根本沒有機會聽到這首歌,她的製作群直接以Britney spears歌單已經more than enough而拒絕了。後來當Umbrella紅遍全球,她的製作群應該後悔到捶心肝吧。

除了被Britney spears拒絕之後,Stewart再陸續把demo送給英國痞子歌手Taio Cruz。後來間接透過The Island Def Jam品牌主席Antonio "L.A." Reid的左右手Karen Kwak交給Rihanna。當時Rihanna正為她的的第三張專輯Good Girl Gone Bad收歌,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感覺非常複雜﹔很有趣、嗯,很奇怪,但是,越聽越讚。她反復的聽了之後,對自己說︰我一定要錄這首歌,我明天就要錄。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ema在西班牙文裡意思為詩,這首同名歌曲是小提琴家、樂團指揮、作曲家Eduardo Bianco,有一日表演結束後,在火車上和一群音樂家一起創作的歌曲,但後世統一把Mario Melfi列為作曲人,Eduardo Bianco為作詞人。

身為阿根廷探戈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Poema最廣為人知的版本是1925年, 由Francisco Canaro交響樂團演奏,原籍意大利的Roberto Maida演唱的版本,這個版本的編曲,是很典型的當代阿根廷絃樂編排方式。首先由Francisco Canaro樂團開始進行演奏,小提琴領先展現一段優美的獨奏,副歌部份Roberto Maid才悠悠的唱起︰Cuando las flores de tu rosal, vuelvan mas bellas a florecer(當你玫瑰園中的花朵,再度美麗的盛開)。這個版本也是幾乎所有Milonga(阿根廷探戈舞會)必播放的歌曲,男士總喜歡在每段的第一及第二句的結尾處,跟著鋼琴強調出的三個音節,帶女生做一些巧妙靈動的舞步;有些女生也會趁機跟著節奏做裝飾。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mo Ama Una Mujer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首歌。大概是編曲的關係,乍聽下像馬來文歌又像韓文歌,特別某一段天外飛來一把電吉它讓沉浸在音樂中的我大驚。研究了她的歌詞之後我感動了一陣,抱歉最近感動的點特別低。

上週案子剪到「慾望城市」電影版,然後又得重看第三百五十二次。片中有一段Carrie與Louis在酒吧談天,前者被逃婚後者被男友提分手而跑到大城市療傷。Jeniffer Hudson飾演的Louis拿出鑰匙圈,秀出上面的LOVE字說︰我永遠不會放棄相信愛。之後Louis接到初識男子提出的深夜見面邀約,Carrie戲稱是Booty text(一夜情簡訊),但還是鼓勵她前往,因為︰「二十歲的女子應該have fun,三十歲的女子該學會教訓(learn the lesson),四十多歲的女子…付賬吧(pay the bill)。」

很令人莞爾。

Como Ama Una Mujer 原意為「如一個女人那般的愛」,下面我翻譯為「以女人獨一無二的方式去愛」。女人愛人的方式是極其獨一無二的,我愛上了你從此進入了你看不見我自己。你是我的最初最終唯一,直到我清醒之際。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Qué Hiciste是影歌雙棲拉丁天後珍妮佛洛佩茲(Jennifer Lopez)首張西班牙文專輯「Como Ama Una Mujer」(女人心)的首波主打單曲。Qué Hiciste原意為「你做了甚麼」,我則把翻譯為「看你做的好事」,感覺上比較有殺氣一點。

據說這首紅遍美歐的西班牙文歌曲,發想自於她的先生Marc Anthony,有天晚上做了一個有關已逝西班牙傳奇歌手Rocío Jurado的夢。Jennifer Lopez曾在2007年4月於American idol表演這首歌,也是第一個在American idol表演西班牙文歌曲的歌手。這首歌為她寫下的第一次還包括︰成為登上MTV's Total Request Live countdown榜首第一首非英文歌曲,第一個登上MTV Tres' Mi TRL榜首的女歌手。

其實我只在大學時上過一個學期每週一次的西班牙文,從此放任它年久失修。重拾西班牙文源於不久前,我的德文老師,後來也同時成為我的拉丁文老師,建議我學拉丁文來了解加強德文。所以前天我唸完拉丁文之後,想說來看一下最近在聽的Jennifer Lopez的Qué Hiciste,結果還真的看得懂大概,一些不太確定的部份就翻文法書及字典。所以以下翻譯純粹練習,我想並不完全正確。不過學習拉丁文這項「已死的語言」,真的對了解拉丁語系支派很有用。感謝我的德文(兼拉丁文)老師馬克。

在由Michael Haussman (其他音樂錄影帶作品包括Madonna的Take a Bow、Eric Clapton & B. B. King的Riding With The King、Britney Spears的Someday (I Will Understand)、The Chemical Brothers的Do It Again、Kanye West的Jesus Walks) 執導的音樂錄影帶中,Jennifer Lopez把車子這樣燒掉讓我覺得很肉痛。但歌詞傳遞的堅決以及正面力量很值得參考。We are women, hear us roar.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德里回新加坡的班機上,想要找點音樂聽著入睡。在娛樂系統看見Whitney Houston的精選輯,點了Run to you,然後拉好毯子,閉上雙眼。

幾年前剪過the bodyguard的預告。片中接到要保護超級巨星Whitney Houston任務的保鏢Kevin Costner,深夜坐在不開燈的客廳,看著Whitney Houston的音樂錄影帶。畫面上身穿白色衣裳的Whitney Houston踩在雲上,深情的唱I wanna run to you, won’t you hold me in your arms, and keep me safe from harm…,長髮飄散在空中,好像天使一般。像是被甚麼擊中心臟,Kevin Costner從沙發上坐起,專著的看著電視。我也從剪輯室的椅子坐起身,專著的看著電腦熒幕,雖然最終,並沒有把這一幕剪進預告當中,卻一直記得這一幕。

由Jud Friedman及 Allan Rich譜寫的run to you是為the bodyguard量身訂造的歌曲,在電影拍攝初期,製作團隊將之構想為一首有關分手的歌曲。個把月後,the bodyguard的導演Mick Jackson捎來電話,說他實在太喜歡這首歌了,要他們把這首歌保留標題但改寫成情歌。Run to you隨著the bodyguard的上映而成為Whitney Houston另一隻暢銷金曲,也和I have nothing一起入圍了1992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歌曲,但最終輸給Aladdin的A Whole New World。Christina Aguilera在2001年第一屆BET Awards(表彰为传播发扬黑人文化而作出突出贡献的音乐人、电影人、运动员等文体业者的頒獎典禮)現場演唱Run to you,獻給Whitney Houston。

Run to you的歌詞並沒有特定指明那個你是誰,在我的解讀,這只是一個寂寞女子的心聲,在脆弱時候渴望依賴渴望被呵護。亦舒小說常出現類似的畫面,事業獨立、堅強灑脫的女子,在完成忙碌的日程回家,對燈獨飲,放一張唱片看一本書,靜靜的入睡,即使有些甚麼情緒靜靜的心頭煎熬。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電影預告片製片,我常會接到類似「喂,某部電影好看嗎?預告片看起來不錯說」的提問。但是親愛的,我真的沒辦法回答你們的問題。因為每個預告片製片在創意發想以及製作方向上都不一樣,有人喜歡故弄玄虛的亂剪一通,有人喜歡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有人強迫症似的把所有精彩片段擠進預告片當中瘋狂爆雷,有人的責任就是把大爛片剪成超級鉅片。族繁不及備戰,所以電影本身到底好不好看,你必須自己進電影院自己觀賞自己判斷,就好像很多女生的真面目得把妝卸光才能看到真相一樣。

但在這個媒體開放度、資訊流動度極高的時代,你看到的預告片資訊未必是真的。許多人喜歡在youtube上看電影預告片,但如果本身不具備一定程度的電影常識,可能會無法分別何者為真正的預告片,或為這幾年來很流行的假預告。

假預告片是由Quentin Tarantino帶起的風潮,不過綜觀來看,目前還是只有他自己在玩這把戲。2007年時,Quentin Tarantino及Robert Rodriguez合作拍攝一組double feature的cheek horror film,分別為Death Proof及Planet Terror。話說有次Robert Rodriguez 到Quentin Tarantino家看試映,發現他跟Quentin Tarantino同樣收藏有一張double feature (兩片同屬一案)的海報,就是1957年的電影Dragstrip Girl以及 Rock All Night。Robert Rodriguez說︰「我一直想要拍一部double feature,你要不要跟我合作?」Quentin Tarantino即刻回應︰「那我們得把電影名稱叫做Grindhouse才行!」

Grindhouse是70年代的美國電影行業特色,當時有一種戲院名為Grindhouse,除了放映一些大場面大爆炸的動作片、成人電影、低成本恐怖片及劇情片,還有播放來自香港的功夫電影。Grindhouse最大的特色為你只要付一個價錢,就可以連看兩片、三片、四片甚至一整夜的電影,電影與電影的中間通常會播放預告片。不過進入80年代,因電視節目以及錄影帶的興起而逐漸沒落並且全面倒閉。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在寫dancing with myself,寫到youtube上有網友將Nouvelle Vague的歌聲,配上Jean Luc Godard的第四部長片「賴活」(Vivre sa vie,又譯「隨心所欲」)裡,Anna Karina獨自起舞的畫面。除了這段知名的Nana’s dance,高達在1964年的喜劇犯罪電影「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英文片名為Band of outsider),也安排了一段跳舞場面。在電影裡,Anna Karina及Claude Brasseur在咖啡館中忽然決定跳舞,Sami Frey隨後加入他們,三人跳著同樣的舞步及routine卻各懷不同心思。所使用的背景音樂是Michel Legrand為電影所譜的節奏藍調音樂,但Anna Karina說片中演員戲稱其為the Madison dance。

「法外之徒」這段跳舞畫面就此蔚為經典,也直接啟發了暴力美學大師Quentin Tarantino再造另一經典。就是後來Quentin Tarantino於1994年的代表作Pulp Fiction中,Uma Thurman及John Travolta在Jack Rabbit Slims的跳舞場面。Uma Thurman及John Travolta共舞時,片中所使用的音樂是摇滚樂鼻祖chuck Berry 的You never can tell。You never can tell恰好是chuck Berry 1964年的歌曲,跟「法外之徒」的發行年份為同一年,不曉得是Quentin Tarantino的特意安排,還是美麗的巧合。

1977年時,John Travolta因為歌舞片Saturday Night Fever爆紅,從此奠定其歌舞王子的形象。許多人猜測Quentin Tarantino特別為了John Travolta而在Pulp Fiction中加入跳舞劇碼。但後來Quentin Tarantino澄清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一切都是受到高達的影響。他說高達的電影當中常常天外飛來一場歌舞橋段,毫無理由卻那麼合宜,那麼美好,甚至豐富了整部電影。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ancing with myself是英倫龐客搖滾樂團Generation X (或稱Gen X)於1980年發行的單曲,其後收錄在樂團最後一張專輯Kiss me deadly。這首歌可算是Gen X最家喻戶曉的歌曲,但是很遺憾的,樂團並沒有享受到任何這首歌所帶來的盛名及成就。

根據Billy Idol的說法,Dancing with myself是Gen X1979年在東京巡迴演出時,他和Tony James在夜總會裡,從牆壁的鏡子裡中目睹贊助商們面無表情看著他們跳舞而產生的發想。不過後來許多人都猜測他其實在暗示著自慰。Dancing with myself的第一個版本,就是本來應該收錄在原屬Gen X的第三張LP”Sweet Revenge”當中的版本,編曲相較於樂團其他歌曲簡單,捨棄強烈的電吉它而以木吉它為主角,但這個版本從未對外發表。當時Gen X內部的衝突及矛盾日愈劇增,鼓手Mark Laff及主音吉它手Bob "Derwood" Andrews嗑藥嗑得昏天黑暗地。主唱Billy Idol及貝斯手Tony James把他們逐出樂團,邀請Clash前鼓手Terry Chimes及吉它手James Stevenson加入。至此樂團正式更名為Gen X,繼續錄制Kiss me deadly,樂團正式發行的第三張LP。這張LP的曲目全面大洗牌,唯獨保留了Dancing with myself。這次製作人Keith Forsey建議加入一些俏皮元素,把歌曲弄得比較rougher edge。他們還找來Sex Pistols 的主音吉它手steve Jones找來尬一腳,很有信心Dancing with myself會成為greatest hits。

只是重組後的Gen X只維持了幾個月,揹負眾望的Dancing with myself在發行時並沒有獲得預期中的回響,在英國單曲排行榜最高只攀到62名。不管宣傳怎麼強打,這首歌還是不獲大眾青睞。Billy Idol嘗試說服樂團成員跟他一起去美國發展,眾人意興蘭珊的拒絕了,Gen X終於正式解散。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中坐在鋼琴前的,是三零年代爵士名曲These foolish things的作曲人Jack Strachey,(並列作曲人的Harry Link,普遍上被認為他只是對曲子進行小部份修改以符合美國市場的需求)。站在鋼琴邊的是These foolish things的寫詞人,BBC節目總監的Eric Maschwitz,當時正和首個在好萊塢闖出名堂的美籍華裔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熱戀當中,他回到英國之後,對佳人思念甚深,在一個星期天早晨,花了幾個小時寫下這首深情款款的歌詞。

歌詞完成之後,Eric Maschwitz打電話給Jack Strachey討論如何為這首歌進行譜曲,並約定當天下午見面詳談。Jack Strachey提議以These Little Things作為歌曲的另一個標題,但謝天謝地後來被否決了。

這首經典爵士名曲當初卻幾乎無法問世。Eric Maschwitz的經紀人Keith Prowse拒絕發行它,還做了一個讓自己後悔一輩子的決定 — 把版權全數交由Eric Maschwitz處理,當下對Eric Maschwitz是個不小的打擊,他並不知道自己著實交了天大好運 — these foolish thing後來出乎意料大受歡迎而獲利驚人。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抱病上探戈課是一項錯誤的決定,根本吸收不到甚麼,下星期大概得重來一遍拖累全班進度。回家的計程車上在手機上回了幾封電郵,電台在播madonna的take a bow。

其實已經想不太起來,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何時何地何種心情。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這首歌收錄在1994年的bedtime stories,以及1995年的something to remember精選輯,那時我大概國中二年級或三年級。流暢的旋律簡單的歌詞,加上永不退流行的關於愛情及虧欠的主題,很快就成為排行榜常客,在各個英文電台輪流反復播放。印象最深刻是madonna在唱you took my love for granted, why oh why那句,她在for granted的發音不是發grant-ed,反而比較接近grant-itte,有一種奇妙的停頓及陷落感,非常非常吸引我。

isve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